查看原文
其他

IF | JCR的5年IF和中科院分区的3年平均IF仅仅是时间不一样吗?

数据君 学之策 2021-06-30

文 / 数据君

(数是万物之源)


我们看到JCR每年发布期刊影响因子的同时还会发布一个5年影响因子,而中科院分区基础版的标准则来自于期刊的3年平均影响因子。那么,这个n年(平均)影响因子到底是个啥呢?

先来看JCR每年发布的5年影响因子。

我们都知道,影响因子是以统计年之前的两年数据为依据,但学界很多人认为这个两年的时间周期太短,用于反映一个期刊的整体水平不够合理。

这在一些发文量不大,又突然出现一篇爆款文章的期刊上表现得尤为明显。迄今为止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这个期刊在2009年的表现。

该刊在2008年时IF仅为2.051,但2009年竟飙升至惊人的49.926,其原因便是2008年该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共享软件的文章“A short history of SHELX”。

这篇文章在2009年被引用了6605次,以一己之力将整个期刊的IF拉到了比Nature还高的水平。

但很明显,这么高的IF并不能代表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的真实水平。

为了更好地表现期刊的整体水准,有必要拉长计算IF的统计周期。于是,2009年,JCR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提出了5年影响因子(5-Year Impact Factor,IF5)的概念。

其计算方法与IF计算方法一致,只是拉长了统计周期。

IF5=统计年份前5年期刊所有文章在统计年的引用数 / 统计年份前5年期刊所有可被引文章数

所以,我们一定要记住,5年影响因子并不是指前面5年影响因子的平均值。

现在我们来看中科院分区所采用的3年平均影响因子。

中科院分区基础版是根据期刊3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序而定的,那么这个3年平均影响因子是不是也是按照IF5的方法计算,只是把时间由5年改成了3年呢?

并不是。

中科院分区的3年平均影响因子就是前面3年影响因子的平均值,也就是说今年底中科院分区根据的影响因子是2017-2018这三年IF的平均值。

所以,我们现在可以得出结论

n年IF=统计年份前n年期刊所有文章在统计年的引用数 / 统计年份前n年期刊所有可被引文章数。

n年平均IF=前面n年影响因子的平均值。

下表列出了各个层次几本代表性期刊的5年IF、5年平均IF、3年IF和3年平均IF。可以看出n年IF要比n年平均IF大,这是必然的,因为随着统计年限的延长,文章的被引数肯定是会随之增长的。

另外,5年IF和3年平均IF也可以进行大致的比较,因为这两个数据反应的时间区间都比较长,而且有很大的重叠区间(5年IF为2014-2018数据,3年平均IF为2015-2018数据)。

对于IF增长较大的期刊,JCR的5年IF要比中科院分区的3年平均IF大(例如Nature、AM、CEJ和EST),但对于增速较缓的期刊(如JACS和JMCC),5年IF则比3年平均IF要低。

至于中科院分区为什么要用n年平均IF这种计算方式,而不用n年IF的计算方式,那就是一个迷了。

欢迎关注我们,或者加编辑微信(微信号:xuezhice),邀请您进入期刊投稿-IF-分区交流群,更多关于IF和分区的秘密为你揭晓!






- End -

觉得有用的话 快来关注我们吧

 



-声明-

本文首发于学之策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和摘录
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公众号立场

       

听说点“在看”的都发顶刊啦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